其他文艺

返回上级

结夏安居 高山茶

佚名 发布于

那一年,城里新开了一个台湾餐厅,很是新奇,电视的推广节目里介绍这家餐厅环境优雅,座位是可爱的秋千藤椅。如今这种秋千藤椅已经不新鲜了,很多地方都能见到,那会儿算是第一家有这样摇椅的餐厅,吊绳上还蜿蜒着翠绿的藤蔓,虽然都是假的,但看上去却是别出心裁,很有意思。

奔着这好似花园般的雅致环境,吵嚷着要去试试,虽然那会儿看,这价格还是不便宜的,但父母依旧依了我,带我前去。在点餐的时候,问及想喝什么饮品。这时,被前面一桌食客的精巧茶杯吸引。玻璃的茶杯里装了些许茶叶,里面有一个活塞样的东西,像笊篱一样紧压着下面的茶叶,这样,注入开水之后,茶叶便不会跑出来,乖乖地呆在杯中底部。再从杯子里倒入一个个小茶杯中分茶,便不会倒出茶叶来,只留茶汤。而更妙的是,这茶极香,是以前没有遇过的。那香气清淡不腻人,却很悠远,坐在他们后面,也能轻易闻到这茶香,十分醉人。我问侍者那是什么茶,答曰:台湾高山茶。之前从没有喝过来自台湾的茶叶,好奇之下便也点了这高山茶,虽说价格并不便宜,还是想一尝这好茶。侍者端来和前桌人同样的杯子,里面铺着高山茶,茶色深黄浓郁,茶香清幽深远,绵延不绝,续水数次依旧清香淡淡,茶味依旧,十分耐泡。

那是我第一次尝到台湾高山茶。高山茶是青茶乌龙的一种,口感较为浓郁,有淡淡花香。耐冲泡和香气持久是它的特点。高山茶,本是一类茶的总称,凡种植于高海拔地区的茶种都可称作高山茶,而高山茶又以福建和台湾的为最佳。台湾高山茶种植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茶园,如阿里山、金萱、冻顶乌龙、兰贵人,都属此类。高山茶是台湾人最常饮用之茶,也是用于功夫茶的主要之茶。那日在台湾餐厅里所尝之高山茶是冻顶乌龙。后来,有机会在一台湾茶展中购得些许金萱。自觉金萱的茶劲比冻顶乌龙更烈一些,有些像铁观音。刚入口时味道都较为清爽微香,但后劲十足,不易空腹,容易醉茶。

细细品味这高山茶是在澳洲留学期间的一次难得经历。那时,在系里为留学生开办的免费语言补习班里认识了一名来自台湾的小师父。第一次见她是在一次课上,她来晚了,老师已经讲了五分钟,她礼貌地敲门入内,频频向老师点头致歉,倒有些日本人的样子。她穿着土黄色尼服,灰色僧鞋,已剃度,这身穿着在校园里着实显得有些突兀,不过在国外,各种奇装异服,各种民族打扮到处都有,兼收并蓄,倒也无人觉得不妥,也无人特意侧目之。反倒是我,对于在异国他乡遇到这样的小师父,心里却别有一番滋味,又惊又喜又有些许敬畏,想要上前搭讪,却又不敢贸然为之。对于出家人,总是心怀敬畏的,生怕说错一句半句种下罪业来。

小师父径直走到我旁边的空位上坐下,彼此打了个照面,相视而笑,算是礼貌问候。接着,老师继续讲课,她也拿出笔记本来认真听课做笔记。下课后,我的好奇心以及想要亲近出家师父的心情迫使我放下种种高慢向小师父问候。小师父是个友好热情的人,见大家同是来自中国,而我又对佛法有着难得的兴趣,她也自是乐意与我交谈,向我授道的。

后来得知小师父来自台湾台南地区,只虚长我两岁,但是看起来十分年轻,像是十七八岁的女孩子,面容姣好。都说是不是美女剃了光头便知,想必小师父未出家时一定也是一名公子好逑的袅窕淑女。小师父没有告诉我她的法名,说都是在外求学,不必拘礼,坚持让我唤她的英文名字。她出家时间也不过几个年头,之前也是一个普通的尘世少女,也有过感情经历,有工作。家在台南乡村地区,家里人都信佛,从小便受此熏染,有一天,突然就想要出家,研习佛法,倒也不是因为什么世俗挫败的经历而为之。这样的缘分倒是难得的。她读书的地方便是台湾有名的星云法师所建之庄严道场佛光山上的佛学院。她在那里学了两年,进步迅猛,又被送到澳洲的大学学习教育学,以后回去担任教学的工作。

小师父知我对佛法感兴趣,便推荐了一些书籍,并邀请我去她的住处参访讨教佛法。这种难得的机遇自是不会错过的。周末,我如约前往。小师父于租住的房间里沏了一壶功夫茶递于我。紫砂小茶盅里的茶汤淡淡飘香,闻起来是乌龙的香气,尝一口这茶,猜想是台湾高山茶,微微的花香气息与第一次尝到的高山茶相似。小师父笑道,正是台湾冻顶乌龙。随即,她讲于我听佛家结夏安居的传统。

佛陀释迦牟尼住世的时候,订定了夏季安居之期。在印度,夏季的雨季草木、虫蚁繁盛生长。在此期间,出家人禁止外出,为避免无意中伤害生灵,便聚居一处精进修行,称为“结夏安居”。而在台湾地区很多的寺里,包括佛光山,依旧沿袭了这样夏安居的传统。每当夏季,僧人便不外出,在寺里精进修行。然,苦夏修行总是会使人劳累,甚至哈欠连天,饮茶即可使出家人打起精神,消除困倦疲乏,也可安宁心神,继续精进修行。而这台湾高山茶,便是僧人们夏安居期间最常饮用的茶品。功课结束的时候,会有固定的饮茶时间。也可自己单独在禅房内沏上一小壶功夫高山茶,一杯茶汤下肚,暑气顿消,神清气爽,继续持起佛珠打坐参禅,徜徉于高深佛法中参悟。

小师父边讲着这故事,边给我斟茶,我反而不好意思起来,让一个出家师父为我斟茶。她笑说,佛家有云:众生平等。你我皆一样,并无贵贱高低之分,谁斟茶又有什么分别。何况这里并非佛寺道场,不必拘泥。话语间,我竟已饮了数杯台湾高山茶,那清冽淡淡的幽香在房间里久久不曾散去。随后,我将心中一些疑惑向小师父请教,小师父皆一一做了解答。没有使我想到的是,小师父年纪轻轻,对于人生参悟竟有很高的境界。是什么让她能够顷刻间看破这世间一切虚妄的?让她能够走出这纷乱的尘世,安心于佛前奉献一生,自求解脱的同时又解惑度脱众人。这样的大愿,这样的慈悲,着实令人钦佩、赞叹和感恩。

那日,小师父的一席话语皆令我受益匪浅。求学期间,我们断续有书信往来。直到我回国后一段时间,亦能在过年过节时收到师父的问候,询问我近来修行的成果,是否有疑问,愿为我开解。师父慈悲地引导我,奈何我福报不够,渐渐地与小师父失去了联系,失去了这样可以帮助我的良师,是我自身的业障。但,师父曾经的教诲依旧铭记,并于每次饮此高山茶时便能想起师父曾经的谆谆教诲,不敢忘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