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茶人

返回上级

老美“茶痴”马修

佚名 发布于

喝茶时,没有过去,没有未来;吃茶,只在当下

  篆、隶、楷、行,几个素朴清贞的“茶”字,缀以“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广大,自汉至今,昌盛不衰”的行草释文,便是美国摄影家、茶痴马修(Matthew London)的名片。

  结识马修,缘于己丑春杭州灵隐寺“海峡两岸?禅茶乐的对话”雅集。记得活动第二日晚,奉茶快结束的时候,一位身着蓝色衬衫、人高马大的老外不期而至,拿着相机频频四处抓拍;最后,他来到了笔者主持的茶座前。我请他品饮家乡吴兴的佳茗,尽管语言有障碍,但茶之心音却跨越国界,从马修纯净的蓝眸里,我读懂了他对茶的眷恋和痴迷,我们成了茶友,彼此一见如故。他认真地说:改天来湖州看你,一起问茶。

  一个多月后的端午时节,马修如约来到湖州。为了让他领略约两千年的湖州茶文化历史,第一站,我们去了湖州博物馆,观摩出土于湖州、中国最早的茶器“东汉青瓷瓮”,随后,又参观了湖州历史名人园、陆羽青塘别业和温山御荈出产地卞山等与茶有关的景点。

  在历史名人园茶祭皎然、陆羽、张志和与李冶群雕时,发生了震撼人心的一幕:只见一脸虔诚的马修手捧茶盏,满怀敬意地靠近陆羽塑像,用手指沾了少许茶水,轻轻地抹于羽仙唇间,并且喃喃有声。面对这一情景,我感动得热泪盈眶,同时,心里暗暗惭愧:自认爱茶近痴,也曾许多次祭拜茶圣,却从未想到如此之举;这也许是东、西方文化及思维、表达方式之不同吧。但不论如何,这样的经历令我刻骨铭心、感怀不已。

  是晚,我们去探望一位爱茶的老人,茶叙间,马修道出了茶旅中国的初衷以及对茶的认识、理解与感悟:

  茶是一种植物,茶更像一位老师,从茶的身上可以借鉴许多东西。在国内,通过访茶学到不少,喝茶的同时得到启迪,并领会茶的精神。

  人,无论男女、老少或中外,皆来自于大自然;在现代社会,人的生活状态与自然渐行渐远,焦虑、沮丧、身心疲惫等不良状况很普遍。茶是大自然的精华,丽日、和风、清水,喝茶时,就仿佛回到了梦萦已久的故乡。

  人,不可避免地会生病、衰老,也不时会感到精神空虚等。早在上古时期,神农氏就清楚,作为上苍赐予人类的礼物,茶是很好的东西,治病、防病、养生、保健、无副作用……茶被发现和利用后,逐渐普及给大众;后来,又和禅相融合,使人精神愉悦,情绪开朗,心胸开阔。

  人类需要相互交流、联系,即使僧家在山中闭关几十载,也需要出关与人交流。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难以沟通,茶能洗刷隔阂,增进友谊,即使语言不通,也让人亲近。不论去哪儿,茶都带来美好,让人亲密无间。

  衣、食、住、行,是人们生活的基本要素,当这些物质条件得到满足后,需追求更为高尚的东西。人与动物不同,有创造力;人有许多娱乐,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不必每个人都是画家、艺术家或音乐家,但皆怀爱美之心,憧憬美好。茶非常神奇,让人释放无限的想象力,并且还能将文化串联起来,深入人的血液与思想,洗刷眼前的尘霾,激发创造力,充分展现给别人。

  此刻,娓娓而语的马修不仅是茶者,更象一名以茶论道的禅者,包括他在内的每个人,心中都有疑问:人从何而来?为何在这里?至于答案的寻找,更是全球性的问题。人类发明了宗教,来帮助解释答案之所在,但很多事,却因为教义、规矩迥然不同的宗教,挡住问题,到不了“彼岸”。但茶是精神的升华,可以直指本心,认识人生的意义。湖水荡漾看不见水底,水面平静才能一览无余。喝茶使人平静,使人平和,找回自我不向外求,而在人的内心。

  马修还说:近年来,西方对茶的兴趣日益浓厚,有一位美籍华人、艺术博物馆的馆长在重译陆羽《茶经》,向美国民众传递中华茶文化。谈到他为什么来中国,不仅仅是为了茶,更多的是把自己对茶的理解与大家分享。“茶痴”马修有一个心愿:想用3-5年的时间,跑遍中国茶区及全球其它产茶的地方,传播茶的精神,在世界各地举办以“茶魂”为主题的巡回摄影展,把他的茶故事编成中英文画册,在国内或国外出版、展出。

  光阴荏苒,又是一年春来到。前不久,我欣喜地接到马修的电话,他已再度来到中国,开始新的问茶之旅,他期待着彼此的茶聚。回想去岁,同往妙西晋谒羽仙、探寻“茶窠”、鉴水龙泉、夜访莫干仙人坑等情形,尤其是他随身携带重达20多公斤的摄影器材,为选择最佳的光影效果,一丝不苟进行拍摄的敬业精神,无不从细微处感染着每一位朋友。